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用筋膜枪做眼保健,导致晶体脱位白内障

2025-07-08 11:30:25 来源:互联网

“只是想放松眼周,怎么就差点失明了?” 毕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轻信筋膜枪 “通经络” 的说法,坚持按摩眼周一个月,竟引发双眼白内障加重、晶状体半脱位,右眼视力一度降至 0.04。好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李绍伟教授团队采用国际前沿的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让她重获双眼 0.8 的清晰视力。

放松变灾难!筋膜枪成视力 “杀手”

今年 3 月,59岁的毕女士焦急地走进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她向李绍伟教授讲述了自己的痛苦:五年前就感觉视力模糊,近一年来症状逐渐加重,而最近一个月视力更是急剧下降,几乎失明。毕女士突然的视力下降引起了李绍伟教授的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视力下降如此之快?

经过详细问诊,病因浮出水面:毕女士常听朋友说筋膜枪能 “打通经络”,便每日对着眉骨、眼眶来回按压。“当时就想缓解眼疲劳,完全没意识到危险”毕女士懊悔不已。经检查发现,毕女士被诊断为:双眼白内障、晶状体脱位、干眼,右眼视力甚至只剩0.04。

(李绍伟教授为患者看诊)

李绍伟教授讲解道,我们眼睛里的晶状体是依靠细小脆弱的悬韧带固定在眼球上,而筋膜枪高频振动产生的强大外力,会导致晶状体移位,同时加速白内障发展。就诊时,毕女士双眼眼晶状体已经出现了半脱位,若不及时手术,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若进一步加重,晶状体完全掉入眼内,易引发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或完全进入前房引起急性高眼压、角膜内皮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多学科协作新技术“稳”住清晰视界

在为毕女士制定手术方案时,李绍伟教授遇到了“拦路虎”:毕女士有多年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合并严重的干眼症,泪膜不稳定导致角膜曲率测量不准确,进而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可能出现偏差。同时,白内障手术创口虽然很微小,但患者本身有严重的干眼症和类风湿,手术可能会加重干眼症状,综合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还可能造成角膜上皮缺损,切口溶解、甚至角膜溶解穿孔。李绍伟教授强调:“必须缓解干眼到安全标准才能再做手术,同时,做好围手术期干眼及相关眼表疾病的系统性管理十分重要。”随后,李绍伟教授先为毕女士进行了系统的干眼治疗。

6 月,毕女士复诊时干眼已较前明显好转,但此时毕女士脱位的晶状体已经引起眼压升高、继发性青光眼的问题,必须尽早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又成为一个难题:正常晶状体通过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毕女士晶体已经半脱位,悬韧带大部分断裂,晶状体失去支撑,无法维持在瞳孔区正中央,此时若直接植入常规人工晶状体,极易再次移位。

“我们预备了两套手术方案,根据术后探查脱位范围来做最合适的选择”,李绍伟教授为毕女士及家属详细讲解了手术方案“如果晶状体脱位范围不超过二分之一,我们先放置一个囊袋张力环再植入晶体即可,这种方式创伤是最小的;但如果脱位比较多,那么只能做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手术”。

经过术中探查和综合评估,毕女士的晶状体虽然已经严重脱位,但幸在没有完全脱位,李绍伟教授果断采用国际先进的无缝线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

李绍伟教授首先用飞秒激光辅助完成撕囊和劈核,减少对囊袋的牵拉,防止继续脱位,然后又用囊袋拉钩固定住囊袋,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最后直接将人工晶状体襻植入巩膜层间固定。相比传统术式,该技术无需依赖悬韧带,利用巩膜的坚韧特性提供稳固支撑,不仅晶状体更加稳定牢固,还避免了缝线牵拉眼球、降解断裂等风险,大大降低缝线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缝线松脱导致的晶状体再次脱位等风险,且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更好更快地恢复。

(李绍伟教授为患者实施手术)

如此精密的手术,对手术医生和辅助设备的要求都很高,术前人工晶状体测量和手术中穿刺定位都必须十分精准。凭借精准的术前计算和高超的操作技术,李绍伟教授成功将人工晶状体精准固定于巩膜层间。术后,毕女士双眼视力恢复至 0.8,重见清晰世界。

李绍伟教授提醒:这些护眼 “雷区” 别踩!

“眼球非常脆弱,任何外力冲击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李绍伟教授特别强调,生活中应避免用力揉眼,慎用电子眼部按摩仪器。筋膜枪的高频震动不仅会损伤晶状体悬韧带,还会干扰眼部代谢,诱发白内障,严重时甚至导致永久性失明。若发现视力异常,务必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这场由筋膜枪引发的视力危机,不仅为毕女士敲响了警钟,也为所有人上了一课:科学护眼无小事,错误的放松方式,可能成为伤害眼睛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