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黔南医专校院师生深入乡村开展中医药产业实践帮扶,为乡村振兴注入时代的最强音

2025-07-19 22:42:25 来源:互联网

烈日炎炎,蝉鸣唤夏,近日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黔南医专)与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组建了一支“厚朴青春活力,担当有力”乡村服务振兴实践团,深入黔南州都匀市匀东镇营盘村,围绕中医药文化宣传助力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帮扶纾解企业困境和“定制化直播”助力企业品牌宣传等主题开展乡村产业振兴服务,着力通过校院联动、校地融合和校企帮扶的方式,以实践谱写新时代大学生“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奋斗之歌。

文化入户,技术着地,厚植产业根基

认知是推广的前提,营盘村村民缺乏对中医药和林下中药材产业的文化知识,实践团队成员们通过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的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中医药文化传承价值,院校专家们到企业种植示范基地手把手传授杜鹃兰、重楼、黄精等中药材种植技巧,从选种、定植到日常管理,逐一拆解林下中药材种植要点。本次文化宣传行动,共发放宣传册600份,组织中药材专场讲座2场,文化的宣传实践打破村民对中医药产业的认知壁垒,点燃“林下中药材种植兴村”希望,让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种子在村寨落地。

图示:中医药产业知识讲座现场

 

图示:林下中药材种植讲座现场

 

图示:实践队员开展走村串寨为村民讲解中医药产业发展

 

科技帮扶救灾,构建中药材灾后应急管理体系

2025年5月4日都匀市营盘村遭遇30年来罕见的区域性大冰雹,贵州绿石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00亩种植示范基地(主要品种为杜鹃兰、重楼、白芨、黄精和淫羊藿)受灾严重,遭遇冰雹灾情后,校院联动,开展灾后中药材种植的应急管理技术指导,在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开展遮阳棚修复、种植土层覆盖和补充性施肥等工作,并同时开展了从受灾以来的大量数据调研,整理形成了“杜鹃兰灾后应急管理技术”为中药材灾后救援提供技术借鉴。

图示:实践队员帮助公司恢复棚架

 

图示:实践队员学习覆土技术

 

图示:实践队员为杜鹃兰进行覆土

 

针对校院的科技帮扶,企业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尤其在杜鹃兰、重楼、白芨、黄精和淫羊藿等近195亩受灾种植区域的灾后应急管理的指导和帮扶上直接或间接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同时也感谢实践团队到企业开展灾后帮扶和调研指导,提升、总结,更让企业掌握主动抗灾能力,实现从“被动救灾”到“科学治灾”的转变,筑牢产业抗风险根基。

“定制化直播”,擦亮企业品牌名片

为助力贵州绿石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特色“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推广,校院团队为其开展定制化直播推广。聚焦杜鹃兰、重楼、白芨、黄精和淫羊藿等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场景,展示“伴林而生”的生长环境与品质优势,穿插讲解中医药文化价值与生态种植意义。通过本场直播收获超5万赞,强势引发当地网络热点,引起网友对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关注,为企业搭建与市场沟通的桥梁,助力“绿石屹林下中药”品牌破圈,开拓产业增值新路径。

图示:实践队员为企业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专场直播

 

协同共进,绘就乡村中医药产业振兴蓝图

此次暑期乡村服务振兴实践,充分发挥了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文化和科技的力量,以青年大学生为桥梁,积极为营盘村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企业灾后复产等痛点服务,不断深化了校、院、地、企的合作发展,使得实践团的青年大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锤炼,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得到新的认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让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绘就新时代青春奋斗之歌的音符,为乡村振兴注入最强音。

图示:实践队员团队合影

 

供稿人:杨婷

指导教师:刘承贵182864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