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柯林楼宇“无陪护服务”,解码医疗护理领域的新范式
作为长期关注医疗后勤改革的一员,我于近期探访了天津市柯林楼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柯林楼宇”)。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天津市诸多医院后勤服务领域的标杆之一。从其最初的传统物业服务,到如今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无陪护管理体系,其30余年的发展轨迹,恰是我国医院后勤社会化转型历程的一个缩影。
从“家属陪护”到“无陪护”的蜕变
在与柯林楼宇负责人的交谈中,一份天津某医院的旧档案引起了我的注意:“过去骨科病区90%是卧床患者,家属陪住、人员扎堆,病房里做饭、洗衣成常态,公共资源浪费严重。”这与我现在看到的整洁病区形成鲜明对比。
公司负责人介绍,柯林的无陪护服务正是为解决这一痛点而生。通过组建专业护理团队,将生活护理与医疗护理分离,实行“一对多”(1名护工照料4-8名患者,视病情而定)和“一对一”两种模式,并采用24小时倒班制确保服务不间断。
在该医院病区,我曾看到护工们严格遵循《生活护理作业指导手册》,从晨晚间护理到“三短六洁”(头发短、指甲短、胡须短;面部洁、口腔洁、皮肤洁、手洁、足洁、会阴洁)的标准执行,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管理精细。
业内专家表示:“现在医院无陪护模式非常成熟,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在减轻患者及家属经济压力的同时,也缓解了家属在陪护与工作间难以平衡的困扰,还进一步优化了医院的管理。”
翻阅柯林的服务清单,除了基础的陪检、送检,更涵盖了手术用血代办、病历复印邮寄、出院用车接送等20余项延伸服务。在营养配餐中心,我还看到专业营养师正在根据患者病情定制菜单,从采购到配送的全流程都在医院营养科监督下进行,日均为上千名患者提供膳食服务。
制度背后的“服务密码”
“所有护理员必须持证上岗,先通过专业培训考核,再经体检合格才能入职。”在柯林的培训基地,我目睹了护工们的实操训练。负责人递给我一本《生活护理员三级监管制度》,里面详细规定了从岗位职责到应急预案的各项内容,这种精细化管理让人印象深刻。
更让我意外的是,其自主研发的无陪护管理系统。在调度中心,工作人员向我演示了如何通过手机APP完成患者入科登记、陪护费扣缴、订餐等操作。据介绍,这套融合了“互联网+”思维的系统,经过多年的应用验证,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服务响应也更加迅捷。
患者视角的“真实体验”
“以前住院,全家得轮着来陪护,现在护工24小时照看,我们只需远程关注就行,轻松多了。”在天津某妇产科医院,一位产妇家属的话道出了患者的普遍感受。这也印证了无陪护管理的初衷之一:为家属减轻照料负担。
从采访中了解到,柯林已与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等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长期合作,部分合作周期已超20年。正如其企业文化中所强调的“自身的利益要通过满足别人的需求而获得”,这种以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正是其在医疗后勤领域稳健发展的基石。
随着老龄化加剧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地,住院无陪护服务已成为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柯林楼宇的实践表明,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不仅能有效为医院降本增效、规避风险,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更能显著减轻家属负担——这或许是其为行业提供的最有价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