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藝橋連三地 愛炬暖人心 全媒熱潮中 大灣區藝術大賽圓滿落幕

2025-09-09 15:18:45 来源:互联网

 

9月4日,由香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傾力打造的年度重磅文藝交流盛事——大灣區國際藝術表演大賽,歷經前期地方海選的廣泛發掘、中期層層選拔的嚴苛淬煉、大灣區決賽的巔峰對決,以及後續“公益藝術之夜”與“獲獎者音樂會”的溫情延續,正式畫上圓滿句號。

這場橫跨兩岸三地、輻射海內外的藝術盛宴,不僅為無數懷揣藝術夢想的築夢者搭建了專業且廣闊的逐夢舞臺,更憑藉權威嚴謹的賽事組織、深厚真摯的公益情懷,收穫鳳凰網、深圳商報、網易新聞、搜狐網等35家主流媒體深度報導,在多元網路平臺實現超200萬+的曝光量,以強大的媒體傳播力與社會影響力,為大灣區文化藝術交流注入強勁動能,書寫了“以藝傳情、以愛賦能”的動人篇章。

作為深耕大灣區文化藝術領域的核心力量,香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始終以專業、嚴謹的標準構建賽事體系,從選拔到落幕的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公平、公正、公開,確保每一份藝術才華都能被看見、被認可,而這一專業過程也全程被主流媒體捕捉記錄。

大賽前期的地方海選階段,組委會打破地域限制,廣泛發掘潛藏的藝術人才——無論是稚氣未脫卻唱功扎實的青少年,還是跨界追夢、堅守熱愛的成年人,都能在此找到展示自我的起點;進入中期選拔階段,由行業資深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從藝術表現力、技巧熟練度、情感傳遞度等多維度對選手進行細緻考評,通過多輪比拼層層篩選,最終確定晉級大灣區決賽的精英名單。35家主流媒體對這一選拔進程持續關注,以專題報導形式解析賽事評審標準,讓大眾深入瞭解大賽對藝術專業性的堅守。

決賽階段,觀塘海濱道音樂廳、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等專業場館內星光熠熠,選手們輪番登臺綻放光彩:民族聲樂組選手以婉轉悠揚的唱腔詮釋傳統文化魅力,美聲組選手用恢弘大氣的詠歎調展現專業功底,流行音樂組選手憑活力四射的演繹點燃現場氛圍,舞蹈組選手則以靈動鮮活的舞姿傳遞藝術張力。

每一段表演都凝聚著選手們數月乃至數年的汗水與執著,而權威評審團的專業打分與公正評判,更讓賽事結果兼具公信力與說服力。決賽落幕後,大賽第一時間通過香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官方公眾號開通查分通道,選手只需關注公眾號、掃描專屬二維碼並輸入姓名,即可解鎖承載著努力與期待的成績單,這一高效透明的服務舉措被鳳凰網、深圳商報等媒體重點報導,成為彰顯賽事專業水準的重要亮點。

在專注賽事品質的同時,香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更將“公益”理念深度融入活動全程,讓藝術的溫度穿透舞臺邊界,溫暖更多需要關注的群體,而這一核心價值通過35家主流媒體的深度挖掘與傳播,引發廣泛社會共鳴。為保障每一位熱愛藝術的人都能擁有公平參賽的機會,大賽特別設置免費公益參賽名額,為經濟條件有限但天賦出眾、心懷夢想的選手掃清障礙,助力他們站上嚮往的舞臺。

8月21日,“大灣區國際藝術表演大賽·公益藝術之夜”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溫情啟幕,活動所得部分收益專項用於支持特殊學生藝術教育專案。當晚的舞臺上,特殊选手張欣欣的表演尤為動人——她握著話筒的指尖微微泛白,因發音障礙導致歌聲少了幾分流暢,卻始終眼神堅定,用每一個用力傳遞的音節訴說對藝術的執著,表演結束時的深深鞠躬,不僅換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更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依託88慈善牌的正規資質,組委會還為特殊學生定制專屬舞臺服務,讓他們能與其他選手平等站上賽場,真正實現“讓每一份熱愛都不被辜負”。網易新聞、搜狐網等媒體以特寫報導形式記錄下這一溫暖瞬間,深入解讀大賽“以文化反哺公益”的初心,讓藝術公益理念走進更多人心中。

9月4日,“大灣區國際藝術表演大賽·獲獎者音樂會”在萬眾期待中登場,為整場賽事畫上圓滿句點,也成為媒體聚焦的又一高潮。當晚,17組獲獎選手依次登臺,用精湛技藝再現賽場高光時刻:民族精英獎得主廖治歡以一首《祖國?慈祥的母親》傳遞家國情懷,歌聲醇厚動人;舞蹈組冠軍胡雨嫣帶來當代舞獨舞《山楂樹下》,近十年舞齡沉澱的功底讓每一個動作都兼具力量與柔美;成年流行組冠軍史雨潼獻唱《孤單心事》,細膩的情感表達打動全場;美聲優秀獎獲得者顏雪辰則以一首《愛之歌》展現專業水準,純正的唱腔盡顯功底。此外,香港島婦女聯會主席、全國婦聯港區代表金玲,中國總政歌劇團歌唱家、第八屆“全國青歌賽”專業組通俗唱法特等獎得主馮瑞麗,香港殿堂級舞蹈藝術家、十大傑出新香港青年唐婭,男高音歌唱家、香港演藝學院青少年課程聲樂導師林俊傑等業界重磅嘉賓蒞臨現場,不僅為選手們送上肯定與祝福,更讓這場音樂會成為大灣區藝術交流的重要紐帶。35家主流媒體對音樂會盛況進行全方位報導,通過圖文、視頻等形式呈現選手風采與嘉賓寄語,進一步擴大賽事的文化影響力。

從賽事籌備的細緻規劃,到選拔進程的嚴謹推進,再到公益活動的溫情落地、獲獎展演的精彩呈現,大灣區國際藝術表演大賽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在35家主流媒體與多元網路平臺的協同傳播下,實現超二百萬曝光量:微信公眾號端,鳳凰網(ifeng-news)、深圳商報(szed2018)、網易新聞、搜狐網(sohucn)等平臺從賽事籌備到獲獎結果公佈全程跟進,深度剖析賽事背後的專業邏輯與公益價值;面向海外受眾,Facebook官方帳號持續發佈賽事資訊、選手風采及評委點評,吸引眾多國際藝術愛好者關注;Instagram以精美的舞臺圖片、表演短視頻展示大灣區藝術魅力,引發海外粉絲互動點贊;抖音平臺“大灣區國際藝術表演大賽公益演出”系列視頻播放量可觀,小紅書上博主分享的觀賽體驗、參賽經歷等內容熱度居高不下,形成“主流媒體深度報導+社交平臺廣泛傳播”的立體傳播矩陣,讓賽事影響力突破地域與圈層限制,觸達全球更多藝術愛好者。

香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負責人子媛女士表示,國家對文化發展與公益事業的重視,是我們前行的重要動力。此次大賽收穫35家主流媒體關注與超二百萬網路曝光,既是對我們專業組織能力的認可,更是對‘藝術+公益’理念的肯定。

未來,香港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將繼續以賽事為載體,彙聚更多藝術力量,深化‘以文化反哺公益’的實踐,同時依託更豐富的媒體傳播管道,使得大灣區的藝術之聲傳得更遠、更響,積極推動兩岸三地及海內外文化藝術交流,讓藝術之花在公益土壤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