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东软医疗 十年追光终成光

2025-09-10 10:42:47 来源:互联网

N=E/hf,这是光子计数的公式。

“N”是光子数量,“E”光子总能量,“hf”是普朗克常数乘以光的频率。如何给这个抽象的公式赋予现实意义,东软医疗用了十年时间。

8月末,一则国产光子计数CT获药监局批复上市的消息燃爆了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中国首台光子计数CT,全球首台8cm宽体光子计数CT,东软医疗又拔头筹。

以物理原理来看,传统CT需要由探测器将X光先换为可见光,再由光电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而光子计数CT则由半导体探测器直接吸收X光转换为电信号。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光子计数CT显然更强更快更清晰。就像内燃机替代蒸汽机成为现代汽车获取能源方式的变革一样,光子计数CT是人类光学影像领域革命性的一次技术迭代。

2016年启动光子计数CT预研、2018年攻克碲锌镉(CZT)探测器核心模块、2021年完成初代原型机、2022年重建首幅光子计数CT图像、2024年获得首幅人体临床图像,2025年获批上市进入商业化应用……

当我们回溯这段追光者的时间轴,并代入到区域经济发展、国家科技实力、全球竞争格局的主语境时,东软医疗光子计数CT“首台”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成为拥有光子CT技术的第三国,且唯一能够全产业链高度自主。

十年追光的东软医疗终成光。

壹|东北往事

始于1994年的浪漫故事

东北绝不是只有网红和小烧烤!

“回顾东软医疗的发展历史,从第一天开始这就是一个浪漫故事”,东软教父刘积仁不讲磨难却道浪漫。

1994年的东北大学实验楼里,几位教授带着百十号人鼓捣出了中国第一台CT样机。因为一个要打破垄断的执念,一段奇袭者的故事就此展开。

图源:《多肽链》摄

没有关键技术的帮扶领路、没有资本意志的强大赋能,只有一穷二白的理想主义者的执拗信念。这便是刘积仁口中的浪漫所在。

新千年后,WTO的国际化体系接轨与改开进入深水区,年轻的东软医疗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踞东北辐全国而遥望世界。

携各种“中国第一台”之器械设备,开始“国产替代”的漫漫征途。然WTO入关后开放市场的竞争,也让刘积仁治下的东软医疗每一步都行得困顿艰难。

但代差级的技术劣势以及市场对国产器械的不信任,成为那个时代东软依旧能砥砺前行的最强动力。毕竟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大市场,不应该也不能够始终被海外列强把持。

唯有技术领先才是超越者的浪漫誓言。

亦步亦趋的“跟跑”,做足了功课也就是“并跑”很难成为超越者。只有在全新的、革命性的技术方向上,赌一个明天。

十年前,在内部人大多都是一脸懵的情景下,光子计数CT的攻坚团队在东软医疗低调而生。时间不等闲,前有国际巨头的技术先发,后有本土天才的竞速追赶,东软医疗没有不下注的理由。

但人才外流、资本不入,久居沈阳的东软医疗还能搞出“第一台”的创新医疗器械来吗?

是啊,东北还有没有创新能力?同样是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的一个深问。作为出生在黑龙江的东北人,徐景和怎能不希望、不盼望在举国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之下,东北的创新力量能多一些贡献。

可是,国家推动的产业创新战略已经十年,未曾见到东三省一款创新产品获得药监局的成功批复。

直到今年3月,东软医疗光子计数CT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创新产品特别审批通道的光子CT产品,徐景和紧紧握住东软医疗CEO武少杰的手时,感慨万千,这是辽宁之光、东北之光。

图源:《多肽链》摄

“梦想是很有价值的。这座城市创造了共和国许多的‘第一’,所以我们相信这座城市会给我们带来幸运!”

即便创新人才外流不止,山海关内外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刘积仁始终没有做出要迁出沈阳的决定,因为产业工人还在,供应链还在,人们骨子里老工业基地的文化基因还在。

这是东北人才更能懂得的一种浪漫。

贰|大国竞速

新质生产力的写实派

东软医疗将国产首台光子计数CT命名为“NeuViz P10”,“P”代表光子计数,“10”代表10年自主创新的历程。

实际上,这是一个把企业发展与国家使命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名字”,为民生发展释放科技力量,为国家实现科技突围输出创新力量,是东软医疗的初心。

“十四五”规划将高端医疗装备影像设备列为国家战略级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收官之年本土光子计数CT上市,何尝不是对于举国支持的最好回应。

“东软医疗将以光子计数CT为技术起点,全面推进中国高端医疗装备的创新发展。”武少杰所说的这个“技术起点”究竟是个什么成色?

按照公开信息简要总结一下,东软医疗的NeuViz P10与同类光子计数CT代际维度并行,局部技术领先。

比如探测器所采用的碲锌镉(CZT)技术真正实现了“光子直读”;比如50lp/cm超高空间分辨率,重建矩阵清晰度达2048×2048;还有8cm的宽体探测器和伪影校正技术等。

当然还有多能谱成像和智能AI集成上的技术细节领先。总之,在新世代CT技术上,中国企业不再是跟跑,我们已经具备了领跑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东软医疗在绕开了芯片算力“卡脖子”、核心组件技术突围的同时,还大幅提前交付光子计数CT近两年的时间。

要知道在跨国药械巨头重注投向的光子计数CT领域,先发优势意味着数十亿乃至上百亿元的销售规模。这一次,西门子、GE应该是高兴不起来了。

国产首台光子计数CT NeuViz P10 图源:东软医疗官网

在投入的资本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东软医疗凭什么能加速赶上?这里就不得不提说一年前的那场战略合作。

2024年7月3日,央企通用技术集团与东软医疗联合官宣,前者战略投资东软医疗成为其最大股东。

这笔战略投资之后,东软医疗事实上就真正变成了数字医疗设备领域的“国家队”,也是通用技术集团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从医疗服务向医疗科技延伸布局,落下了关键一子。

通用技术战投东软医疗之后,很快就将光子计数CT确定为打造东软医疗在超高端产品领域建立领跑优势的重要抓手。

正如通用技术集团资本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卿虹所说:通用技术赋能东软医疗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在光子计数CT等重点领域,强研发投入以全面提速上市进程。

原本预计2027年获批上市的东软医疗光子计数CT最终在央企股东“不设研发人数和资金投入上限”的加持下,最终上演了纯正的“中国速度”。

而NeuViz P10的锋芒毕现,还只是个开始。

马上要到来的“十五五”规划中,通用技术集团还会继续深化对东软医疗的协同赋能,以实现其自主创新实力、产品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的全面跃升。

至此,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上,一个写实派的“国家队”形象与“东软医疗”高度重合。

叁|世界之巅

光启纪元的新叙事

“创新引领、自主可控”,这八个字是通用技术入主东软医疗后所明确的战略方向。

战略方向的指引之下,东软医疗的发展定位与历史使命也清晰明了——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疗影像设备研发制造龙头企业。

事实上,除了CT产品外,东软医疗的磁共振、血管机、PETCT、直线加速器等产线也同样开足马力持续创新。

只有在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产品研发上不断攻坚克难,才能推动中国医疗影像设备产业链安全和自主可控水平的提升,才能降低成本让昂贵的医疗设备进入万千医院造福百姓。

图源:多肽链摄

而下一个五年,将会是东软医疗等中国医疗装备企业真正站在世界之巅,引领行业发展的最佳窗口期。

何以实现?东软医疗党委书记宋奇给出的答案是:“高端突破”四个字。

高端产品、高端市场、高端客户,构成了“高端突破”的核心三要素,这也正是东软医疗构筑国际化业务的新策略。

按照通用技术集团的规划,未来五年要再造一个东软医疗。增量来源便是国际化业务。

目前,东软医疗在全球有13家子公司、17个服务中心、13个备件中心,基本的国际化业务架构和市场基础已相对完备。

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里,通过通用技术集团的桥接引流,东软医疗与哈萨克斯坦、赞比亚、外蒙等国家建设合作中心,以创新模式链接国内知名医院和专家,从而深度参与全球健康治理。

接下来东软医疗就是要做深做实、精耕区域,与通用集团协同出海,以“一带一路”为动线,凭借高端产品与创新模式输出,不断渗透高端市场和客户。

但再造一个东软医疗还需要更大的想象力,比如投资并购,而且是覆盖全球市场的资源资产并购。宋奇认为,属于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并购时代已经到来。

飞利浦医疗、丹纳赫医疗等等跨国巨头不正是通过全球化的资产并购积累下庞大家业的吗?西方企业能做,已经开始掌握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同样能做。

更何况,东软医疗还背靠着已经做了三十年投资且投资回报不俗的通用技术集团。未来,东软医疗必将会在通用技术和通用资本的赋能之下,通过并购投资创造无限可能。

打开想象,不止于医学影像,还有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康养智能化等新领域都会成为东软医疗的投资并购方向,融合多年来产学研医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必将兑现其成就全球行业龙头、造福人类的宏大愿景。

顺着这个蓝图勾画,东软医疗再启上市融资的计划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这也是通用技术集团去年入主东软医疗时,承诺要大力推动的重点事项之一。

眼下AH股票市场徐徐走牛,东软医疗也迎来其入市的最佳时间窗。

(文章来源:多肽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