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丹桂飘香众鑫路:合作社的乡村振兴实践情怀

2025-11-03 11:39:18 来源:互联网

 在成都平原的腹地郫都区,一场关于土地、绿色与财富的变革,正由一家名为“众鑫丹桂”的苗木专业合作社生动演绎。这里不仅是植物的生长沃土,更是一个梦想的孵化器。在创始人李仕明的带领下,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传统的苗木种植业,做成了一个联动三产、赋能乡村的大文章,成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一个闪亮的“绿色引擎”。

 故事的开端,离不开它的领航人——李仕明。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却不甘于仅仅解决温饱。千禧之年,他投身园林绿化施工,赚取了第一桶金,也窥见了行业的广阔前景。2010年,他转向大规模花木种植,成为了当地的种植大户。

 然而,李仕明很快发现了瓶颈。“单打独斗,农户就像市场浪潮中的一叶扁舟,抗风险能力差,难以形成品牌和竞争力。” 怀着“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朴素愿望,2017年,他联合8位伙伴,正式成立了成都市众鑫丹桂苗木专业合作社。

“诚信创业、分享创新、践行标准、共赢未来”——李仕明为合作社定下了这十六字方针。这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的基石。他要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重塑传统的农业生产关系。

成立之初,挑战接踵而至。社员们的观望、行业性的产能过剩,都是横在面前的难题。李仕明和理事会拿出了“请进来+走出去”的组合拳。

“请进来” 是苦练内功。合作社聘请专家,每年组织6次以上技术培训,覆盖500余人次;他为社员购买土地用工保险,解除后顾之忧;大力推广有机肥,积极响应国家“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既保护了绿水青山,也提升了苗木品质,赢得了市场。

“走出去” 是开拓视野。合作社连续多年征战“中国杨凌农高会”,并多次斩获“优秀展示奖”。更关键的是,在一次次的外出考察学习中,李仕明和社员们发现了“编艺植物”的蓝海市场。

他们迅速将创意落地,创新研发出大型红叶石楠球、丹桂花柱、紫薇花瓶花柱及围墙、海棠类花瓶花柱及花亭等一大批令人惊叹的创意产品。这些植物艺术品,迅速成为市场爆款,供不应求。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至2020年间,这一创新举措为社员人均增收超过10万元。绿色的苗木,真正变成了农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如今,成都市众鑫丹桂苗木专业合作社社已成长为一家雄厚的产业龙头。

合作社拥有社员135户,带动周边农户200余户,核心基地近万亩,总带动面积超过2万亩。

从高大的银杏、桂花、桢楠、珙桐,到珍稀的红花玉兰、银杉,再到精致的地被植物如红叶石楠、杜鹃,产品覆盖百余品种。更有创意编艺产品作为高端名片,形成了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强大产品体系。

2022年,合作社荣获成都市“市级示范合作社”称号,这是对其模式与贡献的官方肯定。

作为带头人,李仕明对企业家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物质财富只是表象,社会责任感才是真正的衡量标杆。”

在他的推动下,合作社成为了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平台。

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极大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

持续的技术培训,将传统农民培育成了掌握现代技艺的“新农人”。

推广绿色种植方式,源源不断地为“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建设输出优质苗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合作社主动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花卉苗木展销活动,2025年8月,随同四川省商务厅等一起参加了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东亚国际商品(花卉苗木)博览会,不断加强与国际友人的商务合作,让四川花卉苗木产品不断走出国门与国际花卉同行实现共赢、共同发展,为成都花卉苗木高质量发展做出众鑫丹桂合作社的应有贡献。

面对未来,李仕明目光如炬。他的规划清晰而宏大:

1.以大都市为背景,发展桂花深加工、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开拓时令花卉与异形花木观光旅游,让农业从单一生产走向“生产+加工+服务”的全链条增值。

2. 坚定不移地争创“国家级优秀示范合作社”,让“众鑫丹桂”的品牌响彻全国,走向世界。

3. 开拓新域:积极拥抱家庭园艺浪潮,大力发展小微盆景和盆栽,利用线上平台让绿色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4. 薪火相传:他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脚踏实地,将中国园林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从李仕明个人奋斗的“一棵树”,到众鑫合作社“一片林”,再到带动乡村振兴的“一道景”,这条“众鑫之路”印证了时代与个人、政策与实干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一幅在绿水青山间绘就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未来,正如那丹桂终将飘香,众鑫合作社的故事,也必将愈发醇厚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