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第七届中国鸡蛋产业大会:聚智赋能破局,共筑蛋链新生

2025-11-05 21:09:45 来源:互联网

2025 年 10 月 26-28 日,第七届中国鸡蛋产业大会在山西太原顺利召开。大会以 “聚智赋能 蛋链新生” 为核心主题,由山西省现代农业鸡产业技术体系、山西晋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博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中兽药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蛋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蛋眼观天、共好蛋链俱乐部联合主办,物联国际(北京)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吸引国内外鸡蛋产业链 1500 余名代表、800 余家企业参与,聚焦蛋鸡产能过剩、鸡蛋价格低迷、产业增长受限、产业信心重塑等核心痛点,共探高质量发展路径,为行业深度调整期注入破局动能。

一、政产学研推齐发力,共筑产业新生态

作为鸡蛋产业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会议,中国鸡蛋产业大会已成功举办七届,始终以搭建交流平台为核心,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持续赋能。本届大会汇聚政、产、学、研、推全领域力量 —— 既有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等主管部门领导,山西农大等高校科研专家,也有覆盖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的产业链企业负责人,形成 “多方联动、精准破题” 的交流格局。

大会开幕式由蛋眼观天创始人王忠强主持,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孔照胜、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曾显营研究员、山东省优质畜产品协会秘书长刘方波、山东省畜牧协会蛋鸡分会会长曲田桂、山西晋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马卯录、四川圣迪乐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宣明海及资深总裁卫文刚、湖北晨科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小方、大连绿雪蛋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鲲等嘉宾出席并致辞。姚继广从政策层面强调 “要以产业链协同破解分散经营难题,推动蛋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孔照胜提出 “科研成果需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以技术突破打通养殖效率瓶颈”;马卯录则结合企业实践,分享晋龙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经验,多位嘉宾共同呼吁以大会为纽带,深化上下游融合,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

主持人:蛋眼观天创始人王忠强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姚继广

山西晋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马卯录

 

人民网、新华社、农民日报、中国食品安全网、山西日报等权威媒体,及中禽传媒、蛋眼观天等行业媒体全程报道,不仅全景呈现产业发展成果,更系统展示智能设备、功能蛋品等创新产品,全方位提升大会社会影响力与行业辐射力。

二、科技赋能养殖升级,突破传统发展瓶颈

科技是本届大会的 “核心破局工具”,通过智能化设备、数字化技术、金融衍生品的深度融合,从智能设备落地、养殖模式革新到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多维度推动传统养殖向 “精准化、高效化、稳健化” 转型。

1. 智能技术破解养殖难点

在 “养殖管理” 主论坛专场,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分享技术落地实践,干货十足:

福州木鸡郎智能科技市场总监魏财发指出,智能巡检设备可实时监测鸡舍温湿度、鸡群活跃度,同步预警疾病风险,既能将养殖效率提升 20%,还能降低人工成本 30% 以上;

北京久典营养科技蛋鸡研究院院长陈弟刚提出,通过智能平台整合 “饲料配方 - 养殖数据 - 销售终端” 信息,可构建 “亿羽蛋鸡服务生态圈”,实现 “数据互通、资源共享” 的产业协同;

成都英孚克斯科技产品经理潘松、福州闽台机械总经理董维沿,分别从 “蛋鸡精准营养调控(根据产蛋周期动态调整饲料)”“蛋品分级流程优化(AI 识别蛋壳品质)” 角度,分享技术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

2. 非笼养模式引领产业跃升

全球非笼养蛋鸡论坛聚焦 “动物福利 + 食品安全”,明确行业升级方向

全球非笼养蛋鸡论坛

 

力矩中国项目总监黄牧慈直言 “非笼养是全球蛋业不可逆趋势”,随着消费者对动物福利关注度提升,供给端企业需加速转型以抢占市场先机,论坛首次在国内颁发 “非笼养典范企业奖”,树立行业标杆;

四川圣迪乐执行总裁宣明海介绍,企业已建成标准化非笼养体系,蛋品合格率达 99.8%,未来将扩大产能并深化技术研发;大连绿雪蛋品总经理刘鲲分享 “从传统笼养到非笼养的转型经验”,强调 “硬件升级需同步配套管理体系优化”;

四川圣迪乐执行总裁宣明海

 

青岛高烽电机董事长刘卫孟、福建贝迪药业总经理李晓航,分别针对 “非笼养鸡舍环境调控(恒温恒湿系统)”“疫病防控痛点(生物安全闭环)” 提供设备与方案支持;

最终评选出 “100% 非笼养典范企业”3 家(北京快乐的蛋、四川信德农牧等)、“非笼养典范企业” 12 家(四川圣迪乐、大连绿雪蛋品、山西偏关永奥、山西平遥伟海、吉林金翼等),设备商大荷兰人、中裕、凡高获表彰,推动构建非笼养产业生态圈。

3. 科学防控应对市场波动

面对鸡蛋价格周期性波动,大会提出 “降本 + 避险” 双路径解决方案:

嘉吉动物营养与健康技术服务总监汪艳表示,通过精准调控饲料配方(如优化氨基酸比例),可在保障蛋品品质的同时,将生产成本降低 5%-8%;

申银万国智富投资副总经理骆昱成分享 “场外衍生品在鸡蛋产业的应用”,建议中小养殖户通过 “套期保值” 锁定销售价格,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实现稳健运营。

三、深挖鸡蛋营养价值,激活消费市场潜力

为破解 “鸡蛋消费认知误区”,大会首次设立 “蛋营养健康论坛”,营养学界与产业界专家联袂发声,打通 “价值认知 - 消费转化” 链路: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孙树侠结合临床研究数据,破除 “鸡蛋升高胆固醇” 等误区,倡导 “成年人每日 1 枚鸡蛋,符合膳食均衡标准”;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以 “鸡蛋,大自然的馈赠” 为主题,强调鸡蛋在 “补充优质蛋白、增强免疫力” 中的核心作用,建议将鸡蛋营养科普纳入国民膳食教育;

中国疾控中心原营养所副所长翟凤英、北京三甲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分别从 “流行病学(鸡蛋与慢性病预防)”“临床营养(儿童、老年人鸡蛋摄入建议)” 角度,深化鸡蛋健康价值解读;

产业端代表同步发力:微康农业微生物研究院孙瑜凡介绍 “高品质乳酸菌改善蛋鸡肠道健康,提升蛋品营养密度”;河南艾格多科技集团李胜利建议 “通过饲料配比(添加 DHA、维生素)、环境优化,生产功能蛋品,满足细分消费需求”。

论坛圆桌环节,5 位专家围绕 “营养科普如何落地社区与学校”“功能蛋品市场培育路径” 展开热议,为产业端提供可落地的消费激活方案。

四、新零售模式破局,拓宽蛋品销售渠道

京东鸡蛋新零售论坛(由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主办)聚焦 “传统蛋企线上转型”,提供 “战略 + 实操” 全流程指导,降低企业转型门槛: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生鲜业务部蛋类组负责人李光凤

 

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生鲜业务部蛋类组负责人李光凤,系统介绍京东蛋类业务布局 —— 涵盖品类规划(普通蛋、功能蛋、即食蛋)、用户画像(中高端家庭占比 60%)及市场规模(年交易额超 50 亿元),展现平台资源优势;

京东生鲜招商扩展负责人周荃解读 “鸡蛋品类招商政策”,针对区域蛋企提供 “首月流量倾斜、冷链物流成本补贴 30%、运营团队一对一指导” 等扶持,助力快速打开线上市场;

京东采销团队马爽分享合作案例:某区域蛋企通过 “品牌定位(聚焦‘生态养殖’)+ 包装设计(家庭分享装)+ 故事化营销(养殖日记短视频)”,线上辨识度提升 40%,销量增长 30%,复购率提升 25%;采销员孙朕则讲解 “如何通过用户复购率、区域销量数据,优化备货量与促销策略”;

京东营销运营组申扬提出 “多元化营销方案”,包括 “618 / 双 11 大促节点策划、主播探店直播、社区团购定制款” 等,助力蛋品实现销量爆发。

五、加工与品牌双向赋能,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蛋品加工 + 品牌建设” 作为大会传统重点议题,本届进一步聚焦 “高价值品牌打造”,为企业提供系统方法论:

光华博思特营销咨询机构创始人韩志辉指出,数智时代下,企业需用大数据洞察消费需求,精准定位细分人群(如母婴人群推 “高钙蛋”、健身人群推 “高蛋白蛋”),创新私域运营等营销模式;

兆丰华集团技术总监祁国超强调 “品牌品质需从源头把控”,养殖端要做好饲料原料检测、鸡舍环境消杀,加工端需严格把控清洗、分级工艺,建立 “从农场到餐桌” 全程可追溯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曾显营提醒,生物安全是品牌根基,需建立 “养殖 - 加工 - 运输” 全链路生物安全台账,避免疫病风险冲击品牌信誉;

湖南啄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朱剑飞分享《品牌蛋增长五力模型》(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组织力、创新力),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框架;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农产品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静倡导 “用系统化思维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晋蛋’‘鲁蛋’等区域公共品牌,提升集群竞争力”。

六、科学定价机制研讨,稳定市场运行秩序

鸡蛋定价逻辑和未来定价模式研讨论坛是本届大会亮点,邀请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闫铁山、上海丽莎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林、山西首山惠农蛋鸡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惠、江苏海安东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辉、馆陶县禽蛋发展协会会长张殿旺等企业代表与协会负责人,围绕 “定价痛点 - 解决方案” 深入研讨:

定价影响因素:全面覆盖养殖成本(饲料占比 60%、人工占比 20%)、市场供需(季节性波动)、运输成本(冷链半径)、品牌溢价(功能蛋比普通蛋高 30%-50%);

当前定价痛点:中小养殖户议价能力弱、区域定价标准不统一(如南方与北方价差达 0.5 元 / 斤)、价格波动传导快(上游饲料涨价 10%,下游蛋价 1 周内联动上涨);

未来定价方向: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 “成本 + 供需 + 品质” 的综合定价模型,发布区域每周指导价,推动行业形成统一的定价参考标准,缓解 “恶性低价竞争”,稳定市场运行秩序。

七、探索鸡蛋出海路径,开拓全球化新赛道

面对 “国内产能过剩 + 国际市场‘蛋荒’(美日澳受禽流感影响)” 的反差,大会设立鸡蛋出海论坛,为企业提供全球化破局思路:

山西省现代农业鸡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李建慧梳理山西蛋业竞争亮点 —— 绿色养殖基地(通过 GAP 认证)、“晋蛋” 区域公共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为区域蛋企出海指明差异化方向;

成都小巨人畜牧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磊介绍 “规模化蛋鸡舍巡检机器人”,强调智能设备可提升蛋品标准化率至 98% 以上,满足欧盟、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品质要求;

北京中科博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同斌提出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通过智能发酵技术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年处理粪污超 5 万吨,有机肥转化率达 80%,既能达到国际环保标准,又能打造 “绿色蛋品” 标签;

爱尔兰马里戈特集团海矿公司亚太区技术经理 Séamus Callanan 分享 “海洋营养元素(如海藻提取物)延长蛋鸡产蛋周期 1-2 个月” 的方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饲料产品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燕磊解读 “净能体系赋能养殖”,通过精准能量供给降低料蛋比,助力企业突破国际市场品质门槛。

八、丰富会议内涵,强化平台服务功能

本届大会创新会议形式、丰富内容维度,让参会者 “带着问题来,满载成果归”:

1. 青年企业家闭门会:培育产业未来力量

全球鸡蛋产业链青年企业家闭门会吸引 80 余名行业青年才俊及百万蛋鸡企业代表参与,明康汇智慧牧业总裁吴伟杰、美绿思生态农牧科技馆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善超等精英齐聚,围绕 “产业链协同合作(如养殖企业与加工企业共建产能)”“国际化布局(东南亚市场准入策略)” 展开深度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青年企业家作为产业未来核心力量,需加强联动推动创新,提前布局国际化市场,为产业注入可持续动力。

2. 农大禽业校友会:构筑产学研融合桥梁

中国农业大学禽业校友会汇聚校友代表,分享 “蛋品低温保鲜技术”“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等科研成果,现场促成 2 项转化合作 ——“蛋品低温保鲜技术” 落地山西晋龙、“智能饲喂系统” 对接大连绿雪,实现 “科研端 - 产业端” 精准对接。

3. 产品展示与产销对接:激活协同发展动力

大会设置品牌企业展示区与产销对接专场,以 “产品展示 + 精准对接” 模式破除产销壁垒:

品牌企业展示区:近 80 家企业集中展示种鸡、蛋制品、功能性添加剂、养殖设备等成果,北京久典营养科技、成都小巨人畜牧设备、上海萨挪沃机械科技(Sanovo)、福州闽台机械、嘉吉动物营养与健康等企业带来独家创新产品,凸显技术优势与品牌价值;

产销对接专场:养殖、加工、流通、销售企业深入交流,30 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山西晋龙与京东签订 “年供 1 万吨品牌蛋” 长期协议,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超 10%。

会后,部分代表实地考察山西久典宇辰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学习其 “品牌建设 + 文化传承 + 全产业链协同” 经验,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

九、大会落幕:致谢同行,共盼未来

10 月 28 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中国鸡蛋产业大会圆满落幕。蛋眼观天平台创始人王忠强表示,本届大会通过多维模式搭建合作平台,为行业奉献了一场精彩盛会,未来大会将继续推动产业向 “智能化、品牌化、全球化、营养化” 升级。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方支持:山西省现代农业鸡产业技术体系、山西晋龙养殖、四川博览供应链管理为主办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等联合主办,物联国际(北京)会展承办;北京久典营养、成都小巨人畜牧等提供金蛋、金鸡赞助,力矩中国、京东分别独家赞助非笼养及新零售论坛,另有专项冠名、银蛋赞助及支持单位(如山西杏花村汾酒、山东宝来利来等)助力。

大会不仅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交流契机、明确发展方向,更凝聚了行业共识。相信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鸡蛋产业链将实现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期待明年再次相聚,碰撞更多火花、激发更多灵感、创造更多价值。